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传奇老人朱启钤与天津官府私房菜的奇缘
详细内容

传奇老人朱启钤与天津官府私房菜的奇缘

传奇老人朱启钤与天津官府私房菜的奇缘

孔令涛

朱启钤(1871--1964) 贵州开州(今开阳)人。字桂莘,号蠖园。与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其六女朱洛筠嫁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他本人系光绪举人。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北京外城警察厅厅丞、内城警察总监、蒙古事务督办等职。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916拥袁世凯称帝,任大典筹备处长,袁称帝失败,他引咎去职,移居天津,在津沪一带经营实业。并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织绣、漆器艺术的研究,是当时的社会名流。朱启钤旧居 马场道1641 这座具有哥特式建筑特征的别墅是1922年建造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地下室,红瓦坡顶,清水砖墙。建筑二层设有拱券式开放柱廊,令立面形象十分醒目。 此外朱启钤一生注重饮食养生,在当时的公馆私房菜中,朱家的菜那是有名的。

一、 钟爱天津大白菜

朱启钤特别钟爱天津的大白菜,天津大白菜俗称“御河菜”,按耐热和抗寒又分为“白麻叶”和“青麻叶”(也叫“白口菜”和“青口菜”)其中以天津的青麻叶最为著名,以“一颗棍、核桃纹、小薄帮、开锅烂”为上品,《本草纲目拾遗》上说“白菜可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冬汁尤佳”。朱老离开天津的小洋楼,搬到北京的四合院以后,儿孙们年年都要挑选天津的青麻叶,带给他,每次朱老都深情地说“我又见到天津的大白菜了”。 据说,朱家有位家厨,刚来的时候,只会做炒白菜一道菜而已,但是由于朱家的两位儿媳轮流下厨指点,后来,这位厨师在朱老谢世后被调进了一家大饭店,成了名厨。

二、 爱好西餐

朱启钤一生好吃西餐,这大概和他1921年前后游历欧美诸国,思想较新有关。但是他家中却不像其他官府厨房一样,雇有西餐厨师,而做西餐的任务就落在了两位儿媳身上。两位儿媳就经常到西餐馆取经,取经也从不声张,坐下来点两份西餐,把口味、形制一一记在心里。两位儿媳真是心灵手巧,只要吃过见过的菜肴,保准能原汁原味地端上自家的餐桌。但是她们只学英法大菜,俄式的西餐因为油比较大,不符合朱老的口味,因此不再模仿之列。朱老每次吃西餐拿起刀叉的时候都异常兴奋,话也多起来,就连每餐必不可少的米饭也忍痛割爱了,照样啃起面包,还不停告诫儿孙“吃西餐就要有吃西餐的样”。

三、与总理惺惺相惜

朱启钤年长周恩来近三十岁,他们二人在不同的时代都担任过政府总理,周恩来尊重朱启钤,朱启钤佩服周恩来。 刚解放,周恩来就派人将朱老接到北京。

1957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周恩来和章文晋(朱启钤的外孙,前驻美大使)来朱家便饭,说他家的丸子特别好,要品尝品尝。席间,周恩来说他在北戴河看到一篇碑文,上面有他叔父周嘉琛的名字,问朱启钤知道不知道。朱老说:“民国二年,我任内务部总长,举办县知事训练班时,你叔父是我的门生,当时他正在临榆县知事任内。”总理笑着说:“那你比我大两辈,我和章文晋同志是同辈了。”

谈话时,朱启钤因耳聋经常打断周恩来的谈话,家里人就向他摆手示意。周恩来看到后说:“不要阻止他,让老先生说嘛!”后来,朱启钤对家里人说:“总理是我在国内外所遇到的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也是治理我们国家的好领导。可惜我生不逢时,早生了30年,如果那时遇到这样的好领导,我从前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一定能办到。

四、 注重饮食养生

朱老高寿,和他注重饮食养生密不可分,他祖籍贵州,自名“朱老辣”,但是他却不吃辣,甚至连葱蒜都不吃。儿孙们陪他吃饭,他提倡喝酒,说喝酒可以锻炼男子汉的气概,而他自己却滴酒不沾。他每天早点只吃一碗放少许牛奶和白糖的燕麦粥,几十年如此。午饭和晚饭是正餐,除必吃一碗米饭外每餐还必配点面条、水饺、丝糕之类。朱家平日的菜式也很简单,都是半荤半素、荤素搭配,从不大油大腻,即使是大荤菜,也只用素油做。

在天津生活的几年里,朱启钤除投资入股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局等事业外,潜心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闭门读书,“以蠖园为冬居,蠡天小筑为消夏之处”。后来的众多功绩表明,这段时间在天津的“冬居”让这位不寻常的“蠖公”为其后半生的建树铺就了良好的基础。

寓居天津之后,当时北戴河逐渐成为避暑胜地,但是全部为洋人控制,即使洋人与当地农民发生纠纷,也要请神父评理。朱启钤爱国心切,出资修建观音寺,鼓励农民不信洋教;他还出资修建了几条大马路,号召天津的寓公在那里购房置地,他自任会长,终于使北戴河形成了华洋对峙的局面;1921年他作为当时大总统徐世昌的私人代表赴法国接受巴黎大学赠予的文学博士学位,正赶上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因华法教育会发现留学生中革命思想浓厚,竟不按合同办事,拒付留学生的补助金,使学生陷入困境,他得知此事后立即私人掏腰包5万元,当时的留学生公推徐特立写了一封感谢信当面交给他;1929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典建筑文献的整理研究, 1930 年营造学社正式成立,他自任社长。这是研究祖国建筑文化遗产最早的学术团体,对这项工作起了启蒙和推动作用。

建国后,朱启钤任中央文史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在查阅关于他的相关资料时,这位老人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常常令人慨叹,因为他的一生太长太复杂,经历了中国近代几乎所有的重要历史阶段,见证了那段历史所有的变幻和风云。不但在政界有过重要角色,更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卓越建树,用大学者王世襄的话来说:“可惜现在的人对他知道的太少,不能理解他的重要性,从学术来说他是中国很多学科的奠基人。”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