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那些曾经的天津风味
详细内容

那些曾经的天津风味

提起天津小吃,老牌的有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三绝”,而近年来天津人更青睐于嘎巴菜、煎饼馃子……其实还有很多风味小吃,繁难周折逾百年,有的幸存下来,更多的已然绝迹,或是少了从前的味道。

1609899503337141.jpg

老天津卫南市三不管、鸟市、六合市场、地道外郭庄子、谦德庄、南门菜市、西头湾子等地,都是普通小吃摊商的麇集之地;至于挑担提篮,穿行于里巷卖小吃的小贩就更多了。油炸、烤烙、馅货、稀食、甜食,一应俱全,有大路货,也有细而精的小点心。

面茶,是天津特有的小吃,最早卖面茶的是清朝末年,在河北水梯子白衣庵胡同内有一家王记面茶铺。20年代,在河北鸟市出摊卖面茶的杨玉昆,人称“面茶杨”,很受欢迎。40年代,在南市三不管出摊的哈振波,做的面茶也很有特色。熬面茶,要先在锅里加水,撒盐,扔里头几瓣大料,半块鲜姜,开锅熬出香味后,把大料和姜捞出来,放糜子面熬成粥,改小火保温。卖的时候盛到小碗里,撒上轧碎的芝麻和香油拌的麻酱,可以撒两层,主要是吃这个芝麻和麻酱的香味。

1609899542805576.jpg

早年间三岔河口有一家铺子,店主叫傅金升,经营卷圈,字号是“傅记”。他家的卷圈形如半月,分荤、素两种。皮是用原汁豆浆挑制的鲜豆皮。荤馅里面有肥瘦斜刀肉丝、香干细丝、水发宽粉皮、冬笋丝、口蘑细丁、时令蔬菜;素馅里面有香干细丝、水发细粉丝、绿豆芽、口蘑细丁等,用口蘑汁、料酒、盐、花椒水、麻酱、腐乳调成浓汁,搅拌均匀。炸至外皮呈金黄色,赶热吃,头层皮酥脆,二层皮筋道,馅滑而不腻,香味扑鼻,荤的素的都好吃。

南市增兴德的酱牛肉十分出名,鲜牛肉只选肋条、胸口、腱子,因为这三个地方的肉嫩、不出丝。多加佐料,做五十斤牛肉要加五斤黄酱、三斤青酱、五两香料面,葱、姜、蒜共二斤,花椒、大料各二两。牛肉先在净水里泡两小时,下入汤稠味浓的老汤锅,开锅后下佐料,煮一小时,然后用小火煨六个小时。

还有一家酱猪肉,在北安道,字号叫“玉华斋”。用五花三层的肉,先搁凉水里洗三遍,再用热水洗三遍,把肉洗得干干净净,煮肉用老汤,汤越老,味越醇。肉下在锅里,多少兑上些水,然后下佐料,大料、葱、姜、酱油,烧大火,大开大滚地煮一个钟头,接着用文火煨,叫锅里总是那么“噗哧噗哧”地响着,一锅肉最少要煮七个钟头,起出锅来,肉像豆腐一样软。热吃,顺嘴流油;凉吃,筋道爽嘴。

1609899574387748.jpg

辽宁路的马记仁义馆和南市的马家馆是连号,这家小馆最出名的是烧麦。把面粉放在大面案上,一点儿一点儿的点开水烫面,随时用手搓面,别让热气窝在面里,这样做出的烧麦皮吃着有口劲,还不粘。做烧麦皮要用“走棰”擀皮儿,两手的劲头得匀,压出的面皮像荷叶,边上薄,当中稍厚些。牛肉馅用的牛肉是肋条和上脑儿部位,用酱油找口,加葱花、花椒水、白菜、香油,稍微一拌,吃着松散,肥嫩适口。

滨江道与辽宁路交口的老字号“森记稻香村”,是老天津人们最喜欢的南味小吃店,其中最有名的是熏鱼和童子油鸡。熏鱼最好选青鱼做,鲤鱼、厚鱼也行。把鱼切成四分厚的一个个薄片儿,泡在酱油里,天热泡两个小时,天凉泡四个小时。泡好了之后捞出来空干,用大笊篱一片片颠到热油锅里去熏,约三分钟后捞起,泡在用糖、姜汁、料酒煮成的“鱼酒”里面,一两分钟后,就成了暗黑色、味道甜美的熏鱼了。

做童子油鸡,先得把鸡收拾干净了,在净水里泡六七个小时,提出来空干,下到老卤缸里泡十个小时,连卤带鸡一起放到大锅里,锅底加热,烧到似开不开的程度,把鸡捞出来,用瓢将浮在上面的油沫舀掉。等锅开了,再把鸡放回锅里,加黄酒、葱、姜、大料、白糖,盖好锅,微火焖一个多小时,出锅后味道香甜适口。

1609899604598551.jpg
1609899634444768.jpg

河北区中山路“明顺斋”的“什锦烧饼”,用十种不同的馅各包在烧饼里,甜馅有:澄沙馅、枣泥馅、红果馅、豌豆花馅、白糖馅,咸馅有:猪肉馅、萝卜丝馅、冬菜馅、大油馅、油酥馅。做起来比较复杂的是油酥烧饼,拿油酥当馅,二斤四两面里要用六两油酥,这样做出来的烧饼又酥又脆,吃着不腻人,成本也低。现在的市场上卖的油酥烧饼,没有一家味儿正的。

老天津的点心、蒸食、烧饼子、糕干,虽然都是小吃,但都很讲究,没有对付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生前回忆:“蒸食好的,比点心好吃,与一般家常面食不同味。”北门里有一处“小蒸食”,并无门市,也没有牌匾字号,老主顾才知道,每日供不应求,小细模子扣成各式花样,面有水红、淡黄等好几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馅儿不一样,有枣泥、山楂、豆沙等等,胜过“一品香”“桂顺斋”的点心。

1609899667460118.jpg

以前小吃的包装也特别讲究,干果鲜货要用蒲包儿,也就是蒲草编的软篓儿,比如东门里“老郑记”糖炒栗子,包好之后,上面盖一张或红或绿纸的方形店签,再用麻茎子——也就是麻的纤维丝缕做的绳儿,染成了红色——捆扎结实。点心要用木头盒子,木板并不算薄,因为盖子要能插进四壁板上的“沟槽”里,后来才有马口铁皮的盒子。如今小吃少了,这些讲究也都没了。

据说在50年代以前的天津,因为市场繁华,小摊小贩每天卖五斤切糕、一锅杏仁茶,就能挣来一家好几口人的饭菜钱。所以天津小吃发展得种类繁多,也就不足为奇了。诸如蜂糕刘五色蜂糕、穆奶奶羊肉粥、七美香葵花子、十香乌豆、水晶年糕、缸炉烧饼、烧羊肉煨火烧、烩羊肠子、豌豆粥、云豆饼等等,不下几十种,虽然咱一样也没吃过,但是光听名字就能感觉到味道绝对差不了,遗憾的是,这些都吃不上了。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