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协会介绍 >>名家谈食 >> 陶煜——崇明糕
详细内容

陶煜——崇明糕

时间:2022-09-22     【转载】   来自:《中国烹饪》杂志


虽然地属上海,但崇明的气质和上海截然不同,甚至在大上海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过上海人总归有几个崇明亲戚,崇明亲戚忠厚,节俭,留存一些古风,送的礼也实在。夏天的甜芦粟和珍珠米,冬天的老白酒和羊肉,到了年节,从蒸腾着雾气的灶间端出来一只厚笃笃、实敦敦的崇明糕,不辞辛苦带到城里。


1663814046208872.jpg


崇明糕大如磨盘,米粉里嵌着红枣、核桃、红绿丝等,一层糕粉一层料,热闹喧腾。在一款重达15公斤的崇明糕面前,别说那些温香软玉,连大列巴都会显得柔弱不堪。

上海人对崇明的印象,大多是漫漫的芦苇地,其实这里也盛产水稻。据刊刻于万历三十二年( 1604)的《万历崇明县志》记载,400多年前的崇明水稻品种有34种之多,且样样都有形象的名字,其中有羊脂糯、水仙糯、赶陈糯、苦皮糯、芦花糯、小娘糯、牛筋糯、灶王糯等16种糯稻。当地有一种名为烂头糯的糯稻,“四月种九月熟”,成熟以后穗头像烂了一样,稻米软糯且黏性十足,是蒸制崇明糕最好的原料。

糯稻九月熟,但做糕的功夫总要等腊月才有。到了腊月廿三、廿四,就是农家开始做糕的日子了。一套大戏包括配米、浸泡、牵粉、和料、蒸制,步步都有讲究。配米要用到烂头糯,一般是烂头糯多、普通稻米少。先将两种米加水浸泡一夜,让其吃透水分,再把米磨成粉。当地人叫“牵粉”,这是做崇明糕最费时费力的部分。

早年间穷的时候,往崇明糕里加点甜蜜素和白糖已经是幸福感的源头,今天做崇明糕,人人都恨不得把一张年画堆到糕里。备好的红枣、蜜枣切丝,核桃肉掰成小块,葡萄干剁成丁,锦上添花的是瓜子仁、松子仁、青梅,红丝绿丝之外还有一把腌制好的糖桂花。这就像八宝饭,仿佛料越多,日子也越殷实稳妥。

蒸糕的那天,供蒸糕专用的干豆箕把火烧得又快又高,灶间里水汽迷糊了眼睛。一层经密眼筛子筛过的糕粉,加一层料,蒸的时候还要在锅和蒸笼之间的缝隙用湿棉纱布团团围住,避免蒸汽外泄。按照一层粉、一层料的顺序如此反复,直至蒸笼最高处的糕粉也熟透。

出笼后10分钟是品尝崇明糕的黄金时段,这时候糕的温度、口感、软糯程度都是最佳状态。但崇明糕有个古怪的脾气,如果放的时间久了,糯米粉发硬,是那种用斧子劈也费劲的硬气。比起软糯又娇嗲的苏州糕,崇明糕好似穿着素色朝阳格衬衫的乡下妹,但江南的新米味清且纯,那才是动人本色。



作者简介

1663814109212388.jpg


陶  煜 杭州人,资深美食写手,众多美食刊物的撰稿人。她笔下的美食活色生香,大气中带着自然的诙谐,细腻处有着专业的品评。





(本文内容转自《中国烹饪》杂志)

责任编辑:杜健陶

校对:章益新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