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饺子·蒸饺·大锅贴——饺子变体“姊妹”多
详细内容

饺子·蒸饺·大锅贴——饺子变体“姊妹”多




饺子是中华传统美食,天津人对饺子更是情有独钟,早在康熙《天津卫志》中就有“各食角(饺)子,取更新交子之义”的记载,即过大年吃饺子。团圆饺子意义非比寻常,有吃肉馅的,也有吃素馅的,缘此还衍生出独特的“过年素”“津味素”。且说人们祭祖供饺子;正月初五“破五”还吃饺子;入伏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同音,寓意“元宝藏福”;到了立秋“贴秋膘”再吃饺子;冬至接着吃,“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仅如此,待客礼仪“长接短送”,迎接时吃面条,欢送时吃饺子;日常大喜事当然吃饺子;过生日前一天“催生”吃饺子;就连给产妇“捏骨缝”保平安仍需吃饺子,实乃百吃不厌。




微信图片_20221027104729.jpg




饺子变体“姊妹”多

细说起来,“饺子”实为类别大概念,我们常见常吃的当然是煮得热乎乎的水饺,其实它衍生的“变体”美食也不少。在天津,水饺的第一个“变体”是合子,以素馅的,尤其是韭菜馅的为主。用一个饺子皮托着大馅,再用另一个皮覆盖、捏合,还可围着圆周捏上花边,谓合子。

“卫嘴子”热衷吃合子,春节期间尤其连续不断吃,早有“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的民俗讲究。这里的“转”与“赚”同音,寓意财源滚滚来。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还吃,叫“合子夹八,越过越发”;正月初九、十九、二十九再吃,俗信“合子夹九,越过越有”;正月十一、二十一照旧吃,人称“合子拐弯得利多”。

另外,津人在正月二十四晚间打囤、正月二十五过填仓节。此民风多流传于城市人群,广大农户人家守着粮囤谷仓,类似风俗则有所变化。过节,很多农人同样热热闹闹,他们讲究包一顿在平日舍不得吃的鲜肉馅水饺,俗称填仓;或做一顿合子,图其包法与寓意,称盖仓。

还有一种大个儿的半圆形的合子,非水煮,是不用油烙熟的,也算“干烙儿”的一种。另外,也有人用油煎,也有人包成圆饼样的,叫合子饼。说到干烙儿,老天津确有此吃食,比如面皮包馅成小而圆的饼状,上面有个小面鬏,上锅烙,它已很近似(油煎的)馅饼了。

锅贴,是水饺的又一重要“变体”。不用水煮,用铛用油煎。把饺子整齐摆在铛里,似贴的动作,所以得名锅贴。“妈,咱吃嘛饭?”“没看我正弄西葫羊肉馅了嘛,给你贴点儿锅贴吃。”老天津主妇习惯说“贴”,而不说煎。当然,也有人干脆就说煎饺,这现包现煎的煎饺,与吃剩下的水饺待下一顿用油煎热是两码事儿。昔日,津人俗称包成饺子样的叫锅贴;只捏合面皮中间,两端露馅口的叫“老虎爪儿”,它以鲜肉韭菜馅、三鲜馅的居多。出锅时,五个老虎爪儿为一排,金黄底嘎儿面朝上,看上去像老虎爪子,故得名。老师傅说,煮饺子忌讳皮破、漏一锅馅子汤,而煎锅贴腻歪煎煳、粘连,都影响卖相。如今,老虎爪儿在津仍“大行其道”,因底嘎儿相连成片,薄薄的、脆脆的,又似透非透,所以人们称其为“冰花大锅贴”。

馅食(馅子货)中还有传统风味“回头”,它是煎饺、锅贴的“变体”。它不是饺子、合子样,而是长方形的,两端口(馅口)需往回折一下,加油加水煎熟,得名回头。

旧年街市上的饺子铺生意一般都不差,有单卖水饺的,有兼营水饺、锅贴的,还有炒菜、米饭、水饺嘛都卖的二荤馆(中档饭馆)。到了夏季,有些卖水饺的小店也临时改卖锅贴,原因是水饺新煮出来太热,俗称“热口”,而锅贴温着吃也不会太走味儿。一般饭铺都预备独流老醋、宝坻大蒜,另备饺子汤、稀米粥可免费喝。高级饭店冬春卖小米粥,夏秋卖小米绿豆粥,且有小咸菜可吃。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