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吃煎饼馃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听老辈儿人们说,天津卫过去有一种吃食叫“煎饼见热”。每到晚半晌儿,有挑担走街串巷的小贩,沿街吆喝“煎饼见热”。挑子一头是小火炉,上面放着铁铛;另一头是密封的食盒,食盒中放着提前摊好的绿豆煎饼。有食客买煎饼,小贩会将煎饼在铁铛上用油煎热,再抹上酱料。有的小贩专吃戏园子,每临灯火阑珊,戏园子电影园子门口,就有推小车售卖煎饼见热的。不知何时,绿豆煎饼里裹上了馃篦儿或棒槌馃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戏院旁边路口处,有一煎饼馃子摊,晚上散戏时,很多听众就趋前买上一两套垫吧垫吧。名净裘盛戎也好此口,只要到中国大戏院演出,晚上必吃。摊主总要等裘先生卸了妆,买了煎饼馃子,方才收摊回家。相声大师侯宝林更是煎饼馃子的拥趸,每到天津,也是必吃煎饼馃子。
“文革”时,人们基本上没有了夜生活,卖煎饼馃子的改在早上出摊儿。煎饼馃子由夜宵变成了早点。随着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夜晚娱乐活动回来了,夜宵的需求也就回来了。于是,煎饼馃子由早餐,延伸到夜宵。于是,无论春夏,不管秋冬,每天清晨,大街小巷的煎饼馃子摊儿前总是排着那么多手里攥着鸡蛋的“粉丝”;每天夜晚,底商窗前煎饼馃子专卖店生意红火。这不能不说是天津卫、海河边才能看到的一景儿。
天津一位知名记者曾写道:“煎饼馃子对我简直是一种私爱,自认它是我的第一美食。这么多年,煎饼馃子对于我近乎一种诱惑,一种情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去出差和一些特殊情况,我的早餐就是煎饼馃子,而且我绝不买回家、买回办公室吃,必须立于摊前,风雨无阻,现做现吃。看着摊主将以绿豆面为主的粉面均匀地摊在热铛上,随着那熟练地轻轻一磕,立刻鲜艳地沸腾起来了,这之后抹上甜面酱、腐乳,放上葱花,再撒上一点儿香菜或芝麻,趁着热,趁着香,趁着脆,一口气吃了,那份痛快实在难以言喻。到国外考察,每每和麦当劳、邦尼以及其他什么洋鸡遭遇,总是不以为然,总觉得那些西式快餐和我们的煎饼馃子根本无法相比。”
郭德纲有段相声,曾戏谑了“非天津卫”的煎饼馃子,说那种用白面做皮、夹着霜打茄子般的油条,吃时得用火筷子往下捅。我也时常感慨,谁要是想虐待我,就给我一套那样的煎饼馃子。
天津煎饼馃子有讲究。首先是煎饼讲究。选用大颗粒的面绿豆,先用石磨将其粗磨成两半,浸泡后,将浮在水面上的绿豆皮捞出来,再用石磨将去掉皮的绿豆细细研磨成糨糊,加上香料摊成煎饼。这样的绿豆煎饼柔韧光洁如软缎,豆香宜人。其标准是:不煳不粘,不碎不散,外形整齐,薄厚均匀。磕上鸡蛋,既增强了营养,又使颜色黄绿白相间,美观诱人。传统的煎饼馃子摊前,都捎带卖绿豆皮。绿豆皮装枕头,祛火解毒。特别是新生婴儿,使用绿豆皮装的枕头,不起头风,不长头疮。现在,很多煎饼馃子摊,泡绿豆不去皮,靠电动石磨研磨,出浆还算细致,且加大了煎饼馃子祛毒养颜的功效。
其次是馃子、馃篦儿讲究。棒槌馃子、大馃篦儿是煎饼馃子的灵魂,要热、鲜、挺、脆、香。一般的煎饼馃子摊儿旁,都傍着炸棒槌馃子、馃篦儿的馃子摊儿。或者,干脆自己准备油锅,现炸,现用,现卖。新摊出来的煎饼皮儿再裹上刚出锅的棒槌馃子或馃篦儿,才能保证口感焦脆生香。
再次是配料讲究。面酱要油炸过的天津甜面酱;酱豆腐要调成稀稠适中的腐乳汁;辣酱辣油要鲜红油亮;芝麻熟而不煳,香气醇厚;葱花细碎,要选山东白根大口甜的大葱,多用葱白少用葱叶。葱花不能随煎饼一起摊,否则,熟葱会泛出葱臭味儿,影响口感和整体香味儿。这些小料的使用,只为一个目的,既要遮住绿豆的豆腥味儿,又要尽可能地提出绿豆的豆香气。煎饼的豆香,馃子的油香、面香 面酱回甜,辣油微辣,芝麻香醇,葱香浓郁,将煎饼馃子的复合型香气发挥到极致。煎饼的清爽柔韧,馃子的油润焦脆,将口感推至登峰造极。
煎饼与馃子之组合而成“煎饼馃子”始于谁手?无从查考,但二者的原产地,却很清楚:煎饼源于山东,馃子由杭州油炸桧而来。
相传孟姜女哭长城,自备干粮就是煎饼。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分家契约”,其中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的记载。由此确知,最迟在明朝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存在。山东煎饼卷大葱,这种吃法由何而来呢?但凡人间美味总伴有美好的传说--沂蒙山下弥河岸边,聪慧漂亮的黄妹子和文弱书生梁马,情投意合。但黄妹子的继母嫌贫爱富,设毒计欲置梁马于死地,打算饿死梁马。黄妹子急中生智,烙了一沓很薄的白饼,切得方方正正,状如白纸,将大葱剥叶去根如笔杆一般。让丫鬟将“纸”“笔”给梁公子送去。梁马吃着“纸”和“笔”,刻苦攻读,精神百倍,果然中了状元。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夫妻仍不断重温吃“纸”吃“笔”的那段生活。于是,这个爱情故事传扬开来,煎饼卷大葱的吃法遂成民间美食。
杭州有一道风行千年的著名小吃“葱包桧”,是把“葱”和“桧”(天津的棒槌馃子在杭州叫“油条”“油炸桧”)裹在春饼里,就是春饼与油条的组合。其做法是,白面糊摊春饼,卷上四寸许的袖珍油条和葱段,抹甜面酱,撒雪里蕻咸菜末。面香、油香、葱香、雪里蕻咸菜香浑融为一,风味独特。杭州网友谈吃葱包桧的感受:“油香,伴着油条面皮的焦香,再加上甜酱或辣酱,送入嘴里,满口的香气在五脏六腑内游走,让人无限舒坦。”“脆脆的面皮,扎实的油条,偶尔咬到的几根葱,真的是儿时下午茶全部的回忆。”
春饼面皮或软或艮或焦煳,而绿豆面制作的煎饼,其柔韧豆香应优于白面做的春饼。天津餐饮烹调擅长“兼容并包”——接受山东煎饼的启发,用绿豆面取代玉米面;放上鸡蛋,使煎饼脆而不焦,韧而不艮。用面香、油香四溢的棒槌馃子取代大葱,避免了刺激、生猛味道。以优化后的山东大煎饼为基础,妙取杭州葱包桧之形,经过融汇改造而创造出美味的煎饼馃子。豆面煎饼的朴素又综合了馃子的油腻,从而臻于“豆香裹油香,荤素两相宜”的境界。
台湾著名旅游作家高文麒显然读懂了这一点。所著《天津食乐旅游指南》中“食在天津-天津小吃”栏首推煎饼馃子,确认了煎饼馃子在天津美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最后说一句,吃煎饼馃子要双手捧着吃,以保持煎饼与馃子包裹紧密,不松不散。这与天津另一名吃一面茶,有得一讲。喝面茶,也要使双手,一手托碗,一手持棒槌馃子。由此,天津流行一句歇后语“煎饼馃子就面茶,好吃不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