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古以来就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既有青果、西瓜、鸭梨、小枣、红果、盘山柿子等时令性水果,也有诸如甘栗、核桃等四季皆可食用的干果。笔者仅选取近代天津别具代表性的鸭梨、青果、西瓜和板栗加以简要介绍。
近代天津人将吃瓜的喜好演绎到了“极致”。随着近代冷藏技术的发展和物流状况的日益改善,虽然西瓜在近代天津已逐渐成为一种四季可食的大众果品,但消费最旺盛的季节始终是夏季。而且天津的西瓜种类很多,如“夏季可食西河瓜、楚王瓜、新疆瓜,冬季可食台湾瓜。天津人颇爱食西河瓜,产于天津海河流域,形长而皮薄,地道的西河瓜味道极甜,因其皮白、肉白、籽白,故而津人称之为‘三白’”(柏生:《暑天清品:西瓜隽语》,《铁路月刊:津浦线》1934年第4卷第7期)。而且天津果贩叫卖西瓜的吆喝声也别具特色,如“块大瓤高,真比蜜还甜,赛粮船大的角哩……一个大一块哩……呵”(梦石:《西瓜消夏小品》,《新天津画报》1940年第6卷第20期)。所以时人评论道:“这样的货声,叫人们听见,好不凉爽,在急火暴流挥汗如雨的当口,谁都会买一块儿来吃。”(钟潞:《津门六月杂写》,《三六九画报》1943年第22卷第10期)事实上,很多天津都市中的近代文化人很注意吃西瓜的过程,并时常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如:“炎热的天气里,吃西瓜成为天津人的首选,择几个新鲜成熟的西瓜放置井水中浸凉,古人说的‘沉李浮瓜’,我想就是这个意思了吧……今年的西瓜很好,又大又甜,午后初醒,搬运几个瓜置于案上,用快刀横七竖八的切上一阵,只见瓜汁四溅,瓜皮乱飞,咯吱咯吱一片山响,两旁等待吃瓜的孩子们,伸着手,瞪着眼,流着口水,专等着择肥而噬,继而捧瓜大嚼,真比任何消暑之物还要舒服。”(瓜客:《消夏小品:切西瓜亦能解暑》,《天津商报画刊》1937年第24卷第38期)而且在凉食种类繁多的夏季,不少天津人认为“与其饮冰毋宁吃西瓜,西瓜甜美可口,比冰还要清凉,吃了不仅胸臆爽快,而且火气全消”(瓦注:《吃西瓜》,《商务日报副刊》1934年第12卷第25期)。甚至有不少天津人笃信夏日吃西瓜是最好的消暑方式。如:“在炎热如火的时候,吃一两块西瓜,颇能教人感觉非常的痛快。我不知道阔人们是否有其他的消暑良方,至于我则除吃西瓜之外,已经是别无他法。喝汽水、吃冰激凌固然好,然而太贵,买不起。装电扇、逛屋顶花园,那更‘应毋庸议’了。”(漫天:《吃西瓜》,天津《大公报》1932年6月11日)
此外,近代天津人吃瓜花样繁多且单次消费西瓜的数量是很大的,甚至达到惊人的地步。如:“在天津,西瓜固然是打角吃的,但是不打角吃也是可以的,曾见某鲜货铺冷食部雅座中有二人在吃西瓜,一个头号‘大三白’一切两开每人半个,并以铜勺挖着吃且食量颇大,刹那间两人已食西瓜三个之多,大有用饭之风味,且桌子上摆满了西瓜皮,观之岂不野蛮哉!”(钟潞:《津门六月杂写》,《三六九画报》1943年第22卷第10期)普通人家还会在吃完西瓜后,将西瓜皮当作食材。如:“西瓜皮用白盐腌起来吃,实在是天津夏季饮食中的无上妙品,所以趁此溽暑酷热的时节,应多吃西瓜皮。”(白云:《西瓜皮主义》,《天津商报画刊》1934年第11卷第50期)因此,不少天津城市中的普通家庭在将西瓜分而食之后,将瓜子晒起来,瓜皮腌起来,如此一来消遣食品也有了,泡饭小菜也有了。
另外,在挑选品质上佳的西瓜上,近代天津人也颇有心得,认为:“如果一见西瓜便买,那未免太简单了,选择可口的西瓜,需要经过一番经验的选择。瓜品要正,体积要大,土头要松,岔头要少,而且在买的时候不可见佛就拜,最忌讳是客货,而且过轻、过小、死藤、奶藤、不收脐的西瓜均不可购买。”(乙威:《关于西瓜》,《北洋画报》1936年第29卷总第1437期)具体而言,“当我们看到有一担好瓜来时,不妨问他是哪里的货色,大概以本地的为宜。品正、体大固是要眼看的,而土松岔少还是须要去问。若是天津出产的本地瓜,取其新鲜者,瓜瓤是冰脆的,而客货不免要逊色些,败味、死藤不可取,至少亦是摆熟。熟的标准是用指弹瓜皮,若其声脆,有弹力,必是鲜瓜、熟瓜,若抽快刀切之,必迎刃而解化为两半,其瓤必冰脆甜美。若是声皮而软,必是陈瓜。还有分两种的,若是熟过了头,则不免瓤肉溃陷,其味溲酸犹如泔水。再就是看瓜脐,瓜脐深的一定是熟瓜”(燿午:《西瓜的选择》,《铁路月刊:津浦线》1933年第3卷第6期)。以上均是近代天津民众挑选熟瓜的经验。而针对生西瓜,天津人也很会辨别。如:“生的标准则是瓜皮绷紧,瓜量过重,瓜脐不收,瓜上有奶藤、死藤、纽子之类,则绝不可买。若试着切开,其皮咬刀,其瓤生滞,其味青腥,其籽白嫩,瓤少籽多,堪比葫芦。另有瓜皮皱重者,皮必厚,味亦不佳。”(光明:《益智丛录:西瓜选择法》,《通问报:耶稣教家庭新闻》1930年总第1410期)综上可见,无论是夏季吃西瓜还是鉴定西瓜的成色、品质,抑或是享受吃西瓜的过程方面,无不透露出近代天津人对西瓜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