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红馇白馇
详细内容

红馇白馇

时间:2025-01-08     作者:赵永强【转载】   来自:《津味儿》   阅读



凡是对天津美食有点粗浅认识的吃主,没有不知道“八大馇”的。但何为天津八大馇?如何命名?原自何方?有何区域差别?就鲜有人知了。

1736298737617944.png

红馇白馇

据史料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秦代,天津东南沿海的汉沽、塘沽、宁河、大港地区就有人群居住。当时这一带地界,俗称为“小盐河”。此地先民以制盐为生,饮食以粗粮为主。产盐之地,寸草不生,何况新鲜时蔬。一菜难求。聪明的盐民,以海水煮鱼煮虾,称为“叉鱼”“叉虾”,以为副食。时光荏苒,这种原始的熬煮烹调技法不断完善,成为当地著名的特色美食。

滨海新区文联副主席、汉沽作协主席王玉梅对八大馇有简明扼要的概述:“'八大馇’是馇海鲜的总称,它其实不局限于八种海产品,凡是能适应馇的技法的菜品统称为'八大馇’。但通常的说法为两种,一为:馇梭鱼、馇刺鱼、馇虎头鱼、馇海鲶鱼、馇墨斗、馇蚶子、馇麻线、馇白虾,二为:馇鱼、馇虾、馇墨斗、馇海螺、馇蚶子、馇八带、馇蚂蝶、馇麻线。前者是个性提法,后者是综合提法。”这让云里雾里的外地人,对八大馇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汉沽地区以海鲜为主,俗称“海洚八大馇”。制作方法是在保持传统制法的基础上,加入花椒、盐、大料、葱段、姜块(用刀背拍散)、蒜瓣、干辣椒、料酒、虾油、酱油和当地的卤汁等作料,熬成汤;开锅后,放入原料,汤要漫过原料,以便熬煮。大火熬煮至原料断生,改文火,慢慢馇酥,至汤微少,原料头、尾翘起,刺酥软,馇海鲜味弥漫时关火。不开锅盖,原锅原汤,汤汁包裹原料,自然形成凝冻状,拣出葱姜蒜等作料,以凉菜上桌。成品呈酱红色,海鲜味道浓郁,咸度略重但比较接近正常菜品。自成“红馇”特色。

1736298766352759.jpeg

宁河地区不靠海,但界内河湖遍布,港汉纵横,河鲜丰盛。所以宁河的八大馇,以河鲜为主,俗称“淡水八大馇”。即馇河蟹,馇鲫鱼,馇河虾,馇小白鲢鱼,馇小麦穗,馇水蚂猴,馇银鱼,馇田螺,馇泥鳅,馇油壳螂。其制作方法也为红馇,但调料中不使用虾油,而使用少量的腌渍芥菜的卤水,以压制河鲜的土腥气。

塘沽、大港地区的八大馇制作比较原始,在调料的投放上,既有虾油,又有芥菜卤水,但不使用酱油调色,保持了本白颜色。自成“白馇”特色。咸度偏重,几与咸菜无异。



上一篇路记烧鸡下一篇杂碎杂样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