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与吃有关的“妈妈例儿”
详细内容

与吃有关的“妈妈例儿”

时间:2022-05-20     【转载】




点心签儿大约自清代中叶在老仿单的形式上就已见雏形了,早期的点心签儿又俗称为“门票”,兼具美观包装和广告宣传的作用。受印刷术所限,从木版印到石版印,它的面目以传统的屋形框格配文字说明为主,选用红、绿色纸居多。




1653011705649109.jpg




清末民初,在人文新思潮的影响下,糕点店之名逐渐取代了饽饽铺、茶食店的旧称,糕点的品种日趋丰富。仅就华北地区而言,原本具有皇权地位的宫廷糕点更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点心铺的幌牌和点心签儿上时常可见“御膳细点"、“京八件儿”、“满汉茶饼”之类的标榜文字。老字号里常备大小八件儿、萨其马、蜜麻花、蜜供、核桃酥、杏仁酥、槽子糕、状元饼等糕点。

20世纪20年代,南味糕点传人天津,并率先在租界居民中风行开来。位于法租界的广吉祥,其点心出自南粤名师,口味新鲜。广吉祥点心签儿是单色印刷,图案是庭院中的几位女子与白鹤为伴,于松树下一边品茶一边吃糕点,格调恬静而安逸,这或许就是当年风尚的线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国有、公有工商体系形成,私有体制下的糕点店至少在经营形式上被基本取缔。过去风格细腻多样的点心签儿,变成了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的近乎雷同的面孔。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宣传画《保卫世界和平》,其中怀抱鸽子的儿童形象也印在了点心签儿上。1958年前后,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轰轰烈烈,喷吐白烟的厂~房和无边的麦浪作为背景,映衬着各式点心与鲜果的图案,迅速充斥于点心签儿点心盒的画面中。



(本文内容摘自《天津卫美食》)

责任编辑:杜健陶

校对:章益新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