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傍河话食事——八方美味汇津门
详细内容

傍河话食事——八方美味汇津门

时间:2023-02-20     作者:赵永强【转载】   来自:《傍河话食时》




天津的饮食文化似天津城市的发祥地三岔河口,无论是自北向南流的北运河,还是自南向北流的南运河,都要汇聚于此,涌入海河,再一路向东,奔向大海。运河水流长,沟通南北,人流物流文化流,流到天津大码头。天津的饮食文化,在自身独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造就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但又区别于周边地区的鲜明特性;以融合、洋气、实在、讲究,在北方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




1676857814284197.jpg





金元以降,南北运河与海河沟通,河漕海漕汇通于三岔河口,南货北运,舟楫相连,“东吴转海输粳稻”“吴罂越布满街衝”。随着南方货物进入天津,南方人也随之大量涌入,以至于天津兵民竟是“一半解吴歌”。而南方的饮食习惯也因此直接影响了天津饮食文化的形成。像元代,南来的船工把烧锅酿酒技术带入天津,他们自设烧锅酿酒,以酒祭祀海神天妃妈祖娘娘,酒文化、妈祖文化融入天津饮食文化。再比如明永乐二年(1404),天津设卫筑城。卫所将士多为南直隶人卫官及其子弟“皆武流”,驻防天津时,过着“大酒肥肉”的生活,“日以戈矛弓矢为事……夜则游宴,列炬之外随以灯笼”。卫官及其子弟成为了直沽一个新兴的高消费阶层。这里所说的“游宴”绝非一般的酒肉席面,而是指丰盛、考究的各种景致菜品。因为社会的需求,专门造酒的“沽酿家”,专门杀猪的“屠彘家”,以及“倡优人”等也出现了。同时,盐商、粮商等商贾群体,也助推了天津饮食业的兴旺,这应该就是天津商肆饮食文化的源头了。另外在漕运大军中,有一支“皖省安庆回教运输皇粮船邦”,随船的回族漕军和回族工匠聚居天津,他们带来回族独有的饮食文化,直接影响了天津菜的形成,最终成为天津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康熙四年(1665),清廷将天津钞关,从河西务迁到三岔河口南运河与北门外大街北浮桥附近,从而促进了三岔河口地区的进一步繁荣。《津门小志》记载,清末时,“本埠饭庄约五百有奇。其中最著名者,为侯家后红杏山庄、义和成两家,其次则为第一轩、三聚园,装饰之华丽,照应之周到,味兼南北,烹调精绝,大有‘座中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之概。下箸万钱。”此时的清真菜也已形成规模,“溜筋炖脑又爆腰,酿馅加沙炸尾焦,羊肉不膻刘老济,河清馆靠北浮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成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大批外国商人、侨民进入天津,西餐也随之进入天津。后起之秀起士林,成为西餐馆的代表。20世纪初,天津文人倡导的健康养生,提倡素食之风在天津餐饮市场大行其道,素菜馆应运而生。“真是六根清净,素无半点尘埃”,“真是清的元素,素乃味之本真”。还有滥觞于晚清,极盛于民国初期的天津公馆菜,为天津饮食文化所接纳,并融入其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此,代表天津饮食文化的天津菜,已然形成完整的地方菜体系了。

运河之水,带来八方美味。如罾蹦鲤鱼之于杭帮的西湖醋鱼,贴饽饽熬小鱼之于洪泽湖渔民的小鱼锅贴,天津沾子肉之于淮扬的葵花大斩肉,煎饼馃子之于余杭巷陌中的葱包桧,嘎巴菜之于鲁西的煎饼汤,天津包子之于汴京的小笼汤包……不一而足。正如《畿辅通志》所言:天津“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九州万国贡赋之艘,仕官出入,商旅往来之帆楫,莫不栖泊于其境。江淮贡赋由此达,燕赵鱼盐由此给,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俨然一大都会也”

赵永强

2022年9月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