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傍河话食事——慈禧最爱津味素
详细内容

傍河话食事——慈禧最爱津味素

时间:2023-06-16     作者:赵永强【转载】   来自:《傍河话食事》




位于老三岔河口南运河边的天后宫,始建于元代,供奉海神妈祖,是运河漕工和天津百姓祈求海神保佑的地方。天津百姓亲切地称呼妈祖为“娘娘”,供奉娘娘的庙宇,自然就被称为“娘娘宫”了。据传娘娘有求必应,因此善男信女前来祈拜,不绝于途,很多商家看准商机,在娘娘宫周边开办起素食店。清朝末年,有一家名叫“真素园”的素食馆,便开在宫南大街娘娘宫对面的一条小街内。真素园主营素包子,薄皮大馅,馅料以豆芽菜为主料,辅料有木耳、花菜、豆皮、口蘑、白香干、面筋、腐乳、麻将、香油等19种,每个包子捏21个褶,蒸熟后雪白晶亮,素香四溢,且营养丰富,深受吃斋信佛和广大食客欢迎。真素园所在小街靠近河边,地势低洼,为防止汛期水淹,街内住户便在胡同东口砌一条长石,形如门坎,小街也因此被称为“石头门坎胡同”。为便于食客寻找,真素园便将石头门坎认作地标,“石头门坎大素包”的店名便取代了真素园本名。





1687227938582767.jpg

石头门坎今貌




天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慈禧太后吃素包的故事,据说当年慈禧太后来天津天后宫进香,曾亲临真素园品尝素包,食后称赞:“这石头门坎素包比御膳房的还顺口”。于是,沾了慈禧“金口”的“石头门坎素包”,名声越传越广。

饹馇也是运河沿岸百姓习吃的素食品,常见于天津民间素斋素席中。南北运河两岸盛产绿豆、小米,沿岸百姓将二者磨浆混合成糊状,再用铁铛摊成薄饼,然后改刀切成方形或菱形小块,即为“饹馇”。民众喜食饹馇,居家烹调时加韭黄、绿豆芽、蒜米等辅料,或炒、或熘、或烩、或糖醋烹,风味独特。

关于饹馇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晚清朝廷江河日下,内忧外患,上下一片凄风苦雨。一日,慈禧正为缠头裹脑的政务犯愁,望着一道道美馔佳肴,食不甘味,无心下箸,大太监李莲英急得团团转。这时一道直隶天津进贡的菜品传到案前,慈禧眼前一亮:只见黄灿灿的油炸菱形面片衬着嫩黄的韭黄、洁白的蒜米、丰满挺拔的绿豆芽菜,蒜香、韭香、豆面香混合着油香,直冲鼻端。慈禧忙说:“搁这儿。”见老佛爷总算有了胃口,李莲英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忙问传膳太监:“此菜何名?”小太监想起慈禧刚才的话,灵机一动,答道:“搁这儿。”李莲英似懂非懂,反复念叨:“搁这儿,搁这儿,炒搁这儿。”从此,一道名菜诞生了。

故事传回天津,成为民间笑谈。好事文人给“搁这儿”正名,于是便有了“饹炸”“咯拃”“格炸”等名称。饹馇吃法多样,较常见的是:炸饹馇卷、炸饹馇盒、蒜香炒饹馇、肉丝炒饹馇、糖醋熘饹馇、烩饹馇豆腐等。

石头门坎大素包与韭黄炒饹馇,在民间传说中,让慈禧与天津美味素食结下不解之缘。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