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天津市烹饪协会官网

首页 >> 津菜文化 >>津菜史话 >> 傍河话食事——煎饼馃子嘎巴菜
详细内容

傍河话食事——煎饼馃子嘎巴菜

时间:2023-08-07     作者:赵永强【转载】   来自:《傍河话食事》




天津地区盛产绿豆,特别是南运河两岸种植的绿豆,颗粒大而饱满,皮薄面沙,口感极佳。勤劳的天津人以绿豆为原料,改造外来传统食品,创制出来许多天津特色美食。其中,以煎饼果子、嘎巴菜最受津门父老喜爱。




1691459207856256.jpg





制作煎饼馃子时,先将绿豆用石磨粗磨,浸泡后,将浮在水面上的绿豆皮捞出来,再用石磨将去掉皮的绿豆加水细细研磨成糊状,放香料摊成煎饼,再磕上鸡蛋,既增强了营养,又使颜色黄绿白相间,美观诱人。这样的绿豆煎饼柔韧光洁如软缎,豆香宜人。好煎饼的标准是:不煳不粘,不碎不散,外形整齐,薄厚均匀。早年在天津学艺成名的侯宝林先生爱吃煎饼馃子,后来他到天津演出时还上街寻找煎饼馃子,一偿旧事美味。菊坛名净裘盛戎先生常年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压轴大戏谢幕后,他必到戏院门口来一套煎饼馃子,方才圆满。

据说清朝末年就有煎饼馃子了。生于 1887 年天津名士陆文郁曾作《咏煎饼果子》(“果子”即指“馃子”)诗一首:“绿豆糜煎饼一张,嫩葱甜酱抹来香。油条包入成长卷,或覆鸡蓉艳得双。”并自注写道:“煎饼果子有时入鸡蛋,双层香味,在咀嚼上快美异于寻常之无鸡蛋者。余幼年此种做法只正月节天后宫有卖者,后较普遍。此早点中之考校者也。”

天津卫有句老话:“先有煎饼馃子,后有嘎巴菜”。过去,天津煎饼馃子摊有摊碎不成形的煎饼舍不得扔掉,积攒下来,学山东人煎饼汤的做法,浇上卤汁,留给自家饱腹。这种将碎煎饼泡在卤汁里的吃法,后来就成了嘎巴菜。嘎巴菜也有各式各样的传说,比如乾隆南巡路过天津吃嘎巴菜,给“大福来”赐名;还有如贫穷的大娘用嘎巴菜救济穷书生,书生功成名就不忘报答一饭之恩,等等。现在嘎巴菜的做法是用八分上等绿豆混合二分小米或大米磨面调糊,摊成煎饼后,再改刀成六厘米长,一两厘米宽的柳叶条。制卤分两步:第一步将葱、姜、香油炝锅,炸香菜梗至焦黄色,再加入面酱、酱油、八角粉,锅开后即成调味卤料;第二步烧清水加大盐搅拌,待大盐溶化倒入卤料,开锅后下姜末、五香面、大料瓣,最后用上好团粉勾芡制成汤卤。吃的时候,嘎巴菜放入汤卤略微浸泡搅拌,盛于碗内,不黏不散,既松软又筋道。碗上面放碧绿的香菜末、棕黄的麻酱、粉红的酱豆腐汁、鲜红的辣油、黑亮的炸卤豆干丁等小料以调味调色。一碗嘎巴菜五颜六色,咸香醇厚,香菜、八角味儿扑鼻。特别是用洗面筋洗出来的浆粉打的汤卤,黏稠适中,浸润着嘎巴,不糗不澥,令人齿颊生香,回味绵长。

天津地方话状物精准,“嘎巴”,是面制品,多指熬玉米面粥或棒渣粥时结于锅底的硬壳物。;而“锅巴”则指用铁锅焖米饭时锅底的一层硬壳。二者不可混淆。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77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